首页 > 健康 > 食物 > 其他

脾胃虚弱三类型表现 急补大补脾胃耐受不了

作者:宋黎胜  时间:2018-11-05
描述:冬季,人们习惯进补,但有些人却“虚不受补”。调理脾胃首先要知道你属于脾胃虚弱的哪一型。脾胃的问题,最常见的有虚实两种,可以分为脾气亏虚型、痰湿困脾型,会有不同的表现。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冬季,人们习惯进补,但有些人却“虚不受补”。因为脾胃若不健康,不仅无法达到进补目的,正常的脾胃功能还有可能被破坏。因此,期望冬令进补有理想的效果,补益应缓缓进行,应该提前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首先要知道你属于脾胃虚弱的哪一型。脾胃是否健康,可以通过一些身体表现来判断。脾胃的问题,最常见的有虚实两种,可以分为脾气亏虚型、痰湿困脾型,会有不同的表现。
 
脾气亏虚型面色淡白、萎黄,身体容易出现疲劳感,大便溏薄,腹部怕冷,一受凉就腹泻,胃口不佳,食欲差,舌头淡胖,边上有齿痕,舌苔白,脉象虚弱缓慢。
 
痰湿困脾型体形偏胖,容易疲劳,身体有很沉重的感觉,头重如裹,舌胖大,苔白而厚腻,胃脘部痞满胀闷,特别是食后出现胃部胀 满的感觉,大便不爽,有解不干净的感觉,并且大便不成形。
 
脾胃虚弱时,最忌讳的就是大补,否则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饮食清淡是调理脾胃的第一要务。少吃油腻肥厚的食物,多吃蔬菜,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佳。这里推荐两款药膳供选用。
 
1、猴头菇黄芪鸡
 
用料:猴头菇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生姜15克,葱白 20克,食盐5克,黄酒10克,小白菜100克,清汤750克。
 
做法:猴头菇用温水发胀,洗净,切成两毫米厚的大片,发胀猴 头菇的水滤后待用。鸡肉剁成3×1.5厘米宽的条块,黄芪用湿毛巾揩净后切成马耳形薄片。锅烧热下猪油,投入黄芪、葱、鸡块,煸炒后,放入食盐、黄酒和发胀猴头菇的水及少量清汤。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烧约1小时,然后下猴头菇再煮半小时,先捞出鸡块,放入碗底部,再捞出猴头菇片盖在上面,汤中下入小白菜心,略煮片刻盛入碗内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
 
2、鲤鱼花椒粥
 
用料:鲤鱼250克(切片),花椒20克,炒白术30克,粳米250克。
 
做法:将花椒、白术、生姜加水适量煎取药汁,粳米洗净放入锅 内加药汁、白糖、葱白、清水适量,用武火煮至烂熟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健脾、除湿散寒。
 
相关阅读
 
进补,当心补出胃出血
 
冬令是休养生息时期,体力消耗较少,选择冬令进补,可使药力储蓄体内,发挥更大功效。所以,冬令进补是由冬季封藏这一季节的自然特点所决定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往往缺少辨证进补的知识,更不了解进补也有禁忌症,因此走入进补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误补。如糖尿病人不懂膏滋药中含有一定饴糖,是不适合他们的,误吃含有饴糖的膏滋药。有的家里有补品,不吃怕过期浪费,于是一家大小都补,结果适得其反。
 
第二种是急补。如一些肿瘤病人听说甲鱼可滋补抗癌,不顾病体脾胃虚弱,一天吃一个斤把重的甲鱼,结果造成病人胃纳呆滞;有些湿阻脾胃病人用了人参,造成腹胀难以消化,以致夜不成寐,加重了病情。我遇到一位病人,患有慢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冬至日将两枝35克的大枝生晒参炖蹄,不顾脾胃是否能接纳这样膏脂极重的补品,服后第二日就出现了事与愿违的胃出血,实在得不偿失。
 
第三种是洋补。比如认为价格低廉的生晒参肯定不如价格较贵的西洋参,明明体质虚寒,却偏要吃进口的西洋参,结果舌苔越吃越腻,身体状况越来越糟。
 
所以,进补也须辨证论治,人体体质不同,滋补品特性也大不相同:洋参滋阴、人参补气、鹿茸壮阳补阳、阿胶补血养血,服补品应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平其有余,补其不足”,而且必须每日小补、涓涓细流。如果脾胃功能欠佳而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再服补膏,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开路方”。此外,服滋补膏期间,应注意忌口,免服生萝卜,免饮浓茶水。如服用止咳化痰、清热凉血膏剂时,应忌食油腻生冷,以免助湿、生痰、生热;服用清肝、利湿、和胃类膏剂时,应忌姜、葱、酒、蒜和辣椒等辛温燥热食品;服用去风湿、温经通络膏剂时,避免生冷瓜果、蟹、鸭蛋等寒性食品。当你不幸感冒发热时,要停服膏滋药。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 不按照时令使用补益类药物会加重病情
  • 男人冬季饮食进补
  • 病人脾胃虚弱 进补要考虑到消化系统的承受力
  •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老年人运动可能会导致丧命
    老年人运动可能会导致
    热水浴,温水浴,不同水温具有不同保健效果
    热水浴,温水浴,不同水温
    孝顺儿女害死老头儿,快别再给父母买羽绒服和羊毛衫了
    孝顺儿女害死老头儿,快
    “耳水不平衡”时容易发生晕厥,“耳水”从哪里来呢?
    “耳水不平衡”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