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历史 > 说历史

刘少奇旧居及往事

作者:yiluokuang.com  时间:2023-08-28
描述:在刘少奇同志的卧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刘少奇(1898 - 1969)故居,位于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坐东朝西,土木结构,主体建筑盖小青瓦,偏屋盖茅草,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占地面积 8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1988年故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炭子冲学校是少奇小时候上学的地方,201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宁乡花明楼炭子冲,明清时期,山林茂密,当地农民在耕作之余经常上山伐木烧炭。由于民间称呼烧炭工为“炭子”,所以这里就得了“炭子冲” 的名号。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里离韶山毛泽东故居仅30多公里,与湘潭乌石彭德怀故居也只有70多公里。

走近故居,扑面而来的是古朴的、浓浓的湖南农村味道。

旧居环境选得很讲究,前有一口水塘,后有一抹青山,周围树木、田畴相杂。

细数旧居,发现有21间房,瓦房16间半(正堂屋与邻居两家共有),茅屋5间,显然,是根据自家财力,量力而行建起来的。

屋前有一个较大的晒谷坪,晒谷坪与内院间建有槽门,槽门的门设计得很讲究,可旋转,据说有防盗功能。过了槽门,才算是进了刘家。刘少奇兄弟姐妹6人,都出生在这里。

故居正门、1980年邓小平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上方,有一块“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匾虽无奇,却折射出少奇人生的起落。

该门匾是1959年故居第一次对外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奇蒙冤,故居被封,门匾也被摘了。拆下的匾堆放在花明楼公社食堂的角落里,准备作为做饭炒菜的柴火烧掉。

食堂的炊事员周思九,怀着对少奇的敬意,以木料好、烧了可惜为由,把这块门匾翻过来作为切菜的案板使用,从此,这块匾作为食堂案板,经过五任炊事员之手。1980年2月,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故居重新对外开放,匾结束了当案板的命运,乡亲们欢欢喜喜地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将这块门匾重新挂在故居的门楣上。

匾的背面,虽添刀痕,但人民还给了匾一个公道,历史也还了少奇一个公道。

故居的正堂屋,供有农家常见的列祖列宗、天地君亲师神龛,还陈列了一本清朝同治十年的历书,一副 1961年5月刘少奇、王光美在故居的合影,被放大挂在显眼位置。

正堂屋右侧第一间为刘少奇胞兄刘云廷寝室,第二间为刘少奇青少年时代的住处。1961年春夏之交,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回家乡搞调查时,就住在这里。 接待部门准备为他安排条件较好的招待所,被他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是回乡搞农村调查的,住在招待所的高楼大厦里与群众疏远了; 住在自己家里,乡亲们来去自由,顶好!”

整整六天六夜,少奇同志就在临时搭起的床铺和儿时的书桌旁 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光,与乡亲们促膝谈心, 思考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刘少奇同志的卧室内,摆放着书、床、太师椅等,再现了1961年刘少奇回乡调研时休息工作的场景。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来参观时,不时推推床架、摸摸桌面,感叹不已。

正堂屋的另一侧,是少奇父母卧室,再过去是横堂屋,依次安排有烤火房、厨房、碓房、酿酒房及猪圈、牛栏等杂屋。

整个建筑显示出刘家是一个勤劳朴实、勤俭持家、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之家。

但与一般小农之家不同的是,刘家虽不大富大贵,但专设了书房,足见刘家对子女读书的重视,这也是少奇这位农家子弟能够成为叱咤风云人物的基础。

沿着刘少奇故居前池塘北边坝基,朝北远望,可以看到炭子冲学校。炭子冲学校所在位置叫罗家塘,建筑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当地朱氏族人开馆办学处,1906年,8岁的刘少奇被父亲刘寿生送到这里接受启蒙教育。

刘少奇在这里接受了启蒙教育,读了一年老书,并写下了一首励志诗,“小树两边栽,浓荫绿上阶。他年成大树,便是栋梁材!”

瞻仰少奇故居时,别忘了到炭子冲学校去寻觅一下这位共和国主席学习的足迹。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无相关信息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鼻子是如何越变越长了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的那样做成一件事,身旁人的判断会比自己准确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拜神佛,红火的庙会经济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谨慎看到的并非全貌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