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历史 > 说历史

何叔衡旧居及往事

作者:yiluokuang.com  时间:2023-08-28
描述:1876年,何叔衡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何叔衡(1876- 1935)故居,位于宁乡县沙田乡长冲村杓子冲,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占地面积 26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平面呈倒“凹”字形布局,面阔三间,一进两间,共有正房、左右厢房等大小房屋 23 间。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驱车从宁乡县城西行,大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便到了宁乡大沩山境内的沙田乡杓子冲。沿着一条由两座山谷夹着的山路拾阶而上,在山坳中央有一栋普通的农舍,门额上“开国元勋”几个字格外耀眼,这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叔衡故居。

1876年,何叔衡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这座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的建筑,左边是马里山,右边是大树山,后面是杓子岭,紧环着挺拔奇峻的罘崽峰,屋前清澈见底的水塘映衬着高耸入云的扶王山,在群山环抱中,故居就像花蕊一样,动人而宁静。

故居坐东朝西,土砖青瓦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土砖泥筑院墙,平头槽门。正堂屋高大亮爽,双页木门,方格窗。檐下走廊,中辟天井,南侧有水井,典型的清代湖南汉族民居建筑。1972年以来,故居经多次维修,复原陈列有何叔衡及其父母住房、书房,展出了几把旧椅、几只竹筐等家具物件。

故居内展出的何叔衡同志生前照片、手迹、书籍及各类饰品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副铜质金丝眼镜架和刻有“叔衡”二字的砚台尤其珍贵,这是何叔衡生前使用过的、今天还能看到的很少的物品。望着这副铜质金丝眼镜架 仿佛戴着眼镜的何叔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

上世纪初,僻处大沩山深处的杓子冲来过很珍贵的客人。

1917年,毛泽东偕萧子升到宁乡游学特地来杓子冲看望何叔衡,并在何叔衡家里住过三晚。白天,何叔衡召集贫困农民与毛泽东座谈; 晚上,三人点起油灯探讨农村的出路、中国的出路。

何叔衡与毛泽东的缘分始于1914年,当时两人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

1913年,已经37岁的何叔衡为“求新学”,走出了当时“风气不开,外事不知”的穷乡僻壤大沩山杓子冲, 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年纪最大的学生。1914年,他与小自己17岁的毛泽东相识,共同的志向让他们成为挚友。

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何叔衡是学会年龄最长的会员,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何叔衡与毛泽东携手前往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何叔衡是年龄最大的“一大”代表。会后,他和毛泽东一起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湖南支部,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区委组织委员。

“临危一剑不返顾,衣冠何日葬梅花。”这是谢觉哉怀念何叔衡的诗,道出了何叔衡牺牲时的壮怀激烈。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时年59岁。

何叔衡作为一名清末秀才,经过艰难的“炼狱”,走出“旧学”,走上救国救民之路,成为中共“一大” 代表,直至“为苏维埃流下最后一滴血”。

如今的杓子冲,青山相伴,何叔衡故居依然古朴宁静,前来瞻仰故居的、他的事业的接班人,络绎不绝。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无相关信息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鼻子是如何越变越长了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的那样做成一件事,身旁人的判断会比自己准确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拜神佛,红火的庙会经济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谨慎看到的并非全貌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