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历史 > 说历史

李根源创办老子军,年满60岁的人才能入伍

作者:yiluokuang.com  时间:2021-08-21
描述:在抗战时期,还真就出现了一支完全由老年人组成的军队,年龄必须要满60岁才能入伍,名曰“老子军”。他们请求上前线抗战,蒋介石苦笑:如果你们上,中国就完了。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在我们的印象中,战争从来都是年轻人的事,至于老年人,做做宣传、后勤就足够了,总不能让老胳膊老腿儿们去战场上杀敌吧?但在抗战时期,还真就出现了一支完全由老年人组成的军队,年龄必须要满60岁才能入伍,名曰“老子军”。

李根源创办老子军,年满60岁的人才能入伍
 
李根源(右)是朱德(左)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恩师

“老子军”的创始人有两位,一位叫李根源,云南今腾冲人,另一位叫张一麐(音同“林”),江苏苏州人。

能创出“老子军”,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这两位都是当时的大名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大家肯定都知道,朱德、叶剑英、朱培德、龙云、卢汉等等,都是这所学校的校友,李根源就是云南讲武堂的创始人之一。

刚开始时,云南讲武堂只招收云南本地的学生,而朱德是四川人,为了学习军事,千里迢迢地从四川赶到了云南,却被告知不能报名。就在朱德极度失望的时候,正好李根源来了,问明情况后,说:“他赶来投考,说明他是个有革命志气的青年,即使是四川人,也应给予录取,以遂其愿,坚其志。”直到晚年时,朱德还跟人提起过当年李根源的恩情。

辛亥革命时,李根源率学生军投入了革命事业,最高做到了北洋政府的代总理。但军阀混战的现状,让李根源倍感失落,没过几年就退出了政界,去了苏州隐居。但因他冠盖天下的大名,即使隐居山中,也经常有国民党的官员们来向他求教,因此被誉为“山中宰相”。

至于另一位张一麐,也同样是革命元老,在民国初期曾做到了教育总长,但也因看不惯袁世凯的做派,愤然辞职,回到了苏州隐居。两位元老,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然而,抗战的爆发,又将两位“隐士”重新请了出来。

抗战爆发后,李根源与张一麐毅然发起倡议,号召组织“老子军”,声称:“青年前程远大,为日方长,若过多牺牲,未免可惜。老年人年事已足,价值日减,视死如归,是其天职。”

“老子军”的主要任务包括:燃点雷管之发动机关、与敌人拼命而不得生还者;破坏敌人之重工业、军械,须与之俱毙而不得生还者;凡一切不用膂力而决死者;制裁土豪劣绅汉奸之卖国害民者等等。

而且,挑选人员的标准以年龄为限:60岁以上者为正式军人,55岁至59岁可以先参加预备军,50岁至54岁则为续备军。

“老子军”的口号一出,立刻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当时已98岁高龄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也踊跃自荐,并被推举为“老子军”的军统(总司令),要知道,马相伯在教育界的地位可是无人能及,连蔡元培、于右任都是他的弟子。同时,张一麐担任副军统,李根源担任参谋长。张一麐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写道:“我之科学既不如人,惟有以肉弹相搏,如墙而进,天而不亡中国乎。”

不过,蒋介石这个人还是很讲仁义的,认为战争就是军队的事,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国家纵极艰危,不应责耆老以效死于前线”,而老年人的作用,在“督率后进,慎固守御,提挈民众”,因此没有同意“老子军”的提议。

就是啊,如果轮到这帮老人上战场杀敌,那中国就真的完了。虽然“老子军”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但它的巨大鼓舞作用,还是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抗战决心。而且,李根源和张一麐两位大名士、大义士仍然奔走于前线,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必要的服务。

在淞沪会战中,两位老人组织了好几支救护队,将前线受伤的将士们运回后方,进行治疗,前后共救治过5万多人。而且,李根源还把自己的墓地捐了出来,用来安葬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们,并亲笔题名“英雄冢”。

1942年5月,远征军名将戴安澜壮烈殉国后,灵柩被运回国内,在云南境内,十万百姓沿街祭奠,早已众所周知。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云南监察使,就是李根源,戴安澜的公祭大会,就是他主持的,而且还号召戴安澜灵柩经过的各县县长,都必须出城迎接。

张一麐的事迹更加感人,当日军逼近苏州时,郭沫若去拜访过张一麐,劝他早点离开苏州,但张一麐说:“有些贪生怕死的人,家乡被人占去了,都想逃亡,我最反对逃亡的!要是将来苏州给敌人占去了,我决与苏州共存亡!”

苏州沦陷后,张一麐留在苏州,组织了游击队继续跟日军作对。后来见大势已去,张一麐为了不跟日伪政府合作,剃发为僧,遁入空门。

李根源

李根源,1879年-1965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国民党元老。很多人不认识李根源,但事实上他确实朱德的老师,也正是因为有了李根源,才有了后来的朱德。

1898年,李根源中了秀才,之后又进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前往日本留学学习陆军军事。1905年加入同盟会,因为李根源骨子里是充满爱国的青年,于是在武昌起义后,和蔡锷等人一同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担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之后又参加“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运动。

1923年,李根源退出政坛,隐居吴中。其实在1932年到1945年期间,李根源曾好几次为那些英勇牺牲的抗日战士们建造英雄冢,面对敌人的攻击,国民党众将士勇往直前,保家卫国,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而因为死伤众多,李根源担心没有人来得及埋葬,于是献出一片墓地用来埋葬这些烈士,亲自雕刻“英雄冢”。

又因为死伤太多,一片墓地不够,于是李根源又重新筹划墓地。倘若你以为李根源只是做到这样就大错特错了,李根源一直将公益事业放在首位,他不仅为村子里建造小学堂,还兴趣盎然的给学生们取名字,为乡亲们建造浴室,不仅如此,还连着好些年种植松树数十万棵,形成了一片“松海”,后还建造了一些“万松亭”“听松亭”等十余景,很多文人志士都前来拜访李根源,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国民党元老,大家纷纷留词题诗。

190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李根源高中秀才,1904年李根源前往日本留学,学习陆军军事,次年加入同盟会,四年后李根源回国,在武昌起义后,李根源与蔡锷等人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甚至是兼国民党总统,之后李根源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运动。

1923年,四十四岁的李根源毅然退出北洋政府,在李根源母亲去世后,李根源在其母亲坟墓不远处建造了一个祠堂,一共有数十间房屋,最大的一间就叫“阙茔村舍”,李根源为此,还专门为免客人陌路,特意在路口设立石碑。村舍的室内陈设雅致古朴,古色古香,李根源就在这里交结朋友,与当地的百姓也来往频繁,甚至为他们建造学堂,建设浴室,连续数十年在山上种植松树,形成一片松海。

因此,大家都尊称李根源为“山中宰相”,正是因为有了李根源,让这里的百姓改善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百姓尊称也是发自肺腑。

李根源故居位于云南省腾冲县一个有着“叠园”之称的地方,源于1946年开始建造,整体的结构属于土木结构庭院建筑。其实兴建李根源故居主要就是因为纪念李根源先生,由当地政府拨款维修建造。新建造的大门,一些陈列室和碑廊等建筑,都让大家眼前一亮,修缮扩建后的“叠园”,气势恢宏,院内一年四季都芳草萋萋,环境也十分的清幽。

1998年6月6日,李根源故居对公众开放,同时也开始接待海内外的一些游客。在李根源故居的陈列室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根源先生在各个时期的照片、著作、以及一些著作的手稿、信件和遗物等,让我们通过这些展示来进一步了解李根源的生平事迹。而李根源故居里的碑廊,那里嵌有李根源先生以及老师朋友和一些古今海内外名人的墨迹刻石,一共有数十方,还包括了楷书、篆书隶书等无所不有,这些石刻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书法,什么叫做宛若游龙惊鸿,霎时间蔚为壮观。

李根源反清思想产生的缘由,这就需要从李根源的祖上说起,当时是在明朝,备受皇恩,对明朝就有种依恋,而尽管李根源年少,但已经有朦胧的反清复明想法。随着清政府的腐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李根源加深了对清朝的蔑视和痛恨。

其次,李根源前往日本留学,寻找反清革命之路。李根源一面学习各种知识,一面探求救国之路。之后加入了同盟会,积极的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李根源回国后,受到重用,于是开始进行革命宣传,渐渐的革命的种子在军队中散播开来。

第三方面,就是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的特点,不仅注重革命舆论宣传,还注重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在云南滇西一战,让大家都看到了李根源的军事才能和战略备署技能,安定了滇西后,李根源为彻底稳定云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根源在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也为中国革命的不断发展出了很大的一份力。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 李根源创办老子军 年满60岁的人才能入伍
  • 贵妇人饮喝黄金液驻颜 60岁看上去像30岁
  •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鼻子是如何越变越长了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的那样做成一件事,身旁人的判断会比自己准确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拜神佛,红火的庙会经济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谨慎看到的并非全貌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