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华文章 > 专题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治疗与患者自我管理(专题)

作者:张晓良 程守勤 朱旭东 汪涛 孙雪峰  时间:2019-01-11
描述: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预防肾病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低盐、清淡饮食;平衡膳食,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适当多饮水,不憋尿。避免滥用药物。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专讯  肾脏病的发生并不是突然的,只是患者没有发现而已,因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疾病。以下情况可能是早期肾病的信号,应及时确切诊断:
 
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尿变色,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说明里面可能有红细胞或白细胞;尿量过多或过少;夜尿增多,正常人在60岁以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等。 
 
很多人将慢性肾脏病与中医的肾虚相混淆。中医的肾与西医肾脏的概念内涵差别巨大,许多非肾脏疾病也可划入中医的肾虚范围,而许多中医的肾虚患者并没有慢性肾脏疾病。这可以说是我国公众对慢性肾病认识的一个误区。 
 
肾病绝对不是不治之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完全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防治相关疾病,使病情很好地得到控制。一般来说,如果每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度控制在4毫升/分钟/1.73平方米以内,即可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 
 
但许多病人发现肾功能下降后就特别害怕,总是在想“我还能活多久”,“我还能工作、运动吗”?有的人病急乱投医,结果导致肾功能出现不可挽回的进行性损害。 
 
其实,即使得了肾病,经过恰当的治疗,肾功能恶化也是可以避免的,有些病人的肾功能甚至可以逆转。肾病通常是一辈子的疾病,患者要学会与疾病共存,要避免高血糖、高血压、感染、高蛋白饮食、乱用药等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来说,当肾脏功能的破坏大于75%时,患者才会出现贫血、乏力、恶心、血压升高、口中有尿味等症状。这时人们才会去看病,但又不知道该去看哪科。往往胃口不好的看消化科,贫血的去血液科,很少有人想到是肾脏出了毛病。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肾病。具体措施包括坚持低盐、清淡饮食;平衡膳食,不暴饮暴食增加肾脏负担;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戒烟,避免酗酒;避免滥用药物。
 
检查尿常规可以发现肾脏有无损害
 
慢性肾脏病是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需要人们提高防范意识,因为定期检查尿常规就可能发现肾脏有无损害。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刘必成教授介绍,近九成慢性肾脏病人不知自己已患病,发现时大多属于中晚期,有的患者发病前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未做过最基本的尿常规检查,发生肾脏功能损害导致慢性肾脏病却浑然不知。而慢性肾脏病发展下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肾脏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脏结构完全毁损而引发尿毒症。 
 
预防和治疗尿毒症的关键是延缓和控制慢性肾脏病的进程,进而抑制或逆转肾脏纤维化。研究表明,肾组织细胞在遭受损害性刺激后,表形发生改变,细胞生物学行为异常,导致疤痕组织过度堆积,是肾脏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因此从影响肾脏固有细胞表形重构的分子机制入手,着重研究调节这些细胞重构的信号途径,并力求寻找到能够反映疾病进展的生物标记物,即能找到防治或逆转肾脏纤维化的突破口。 
 
研究人员还发现,慢性肾脏病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50%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有心血管损害,因此,控制慢性肾脏病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共识。
 
让病人参与管理决策
 
发现慢性肾脏病(CKD)后,出现一时的悲伤、郁闷以致四处求医,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患者最终需要面对现实,学会与疾病共生。实际上,通过干预,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处于稳定的状态。
 
首先,要掌握肾脏病恶化的三大因素,尽量避免或减少不利因素: 
 
无法改变的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基因。 
 
可控制因素  如血压、蛋白尿和代谢异常(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吸烟、酗酒等)。 
 
引起肾脏病的原发病因素  大量证据表明,控制血压能有效减慢肾功能的恶化。因此我们对肾脏病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135/  85mmHg之内,理想的目标血压是130/80mmHg。 
 
其次,要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有蛋白尿的CKD患者控制血压尤为重要。建议: 
 
★蛋白尿小于每天1克的病人,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蛋白尿每天大于1克的病人,应将血压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 
 
★每天添加的盐、酱油、鸡精等不要超过3克,每天盐的总摄入量不超过6克,因为普通的新鲜食物即使不加盐也含有3克左右盐。 
 
★单纯减肥就能降低血压。比如体重每下降10公斤,血压可以下降5~20mmHg;运动可以下降4~9mmHg等。
 
慢性肾脏病知识问答
 
CKD是慢性肾脏损害的一个统称,是由很多疾病组成的。社区医生可根据各种疾病的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初步回答每个疑似肾脏病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及时将病人转诊到上级医院的肾脏专科进行确诊、筛查病因和确立治疗方案。 
 
“我的原发病是什么?” 
 
大多数患者都有原发病,因此必须先排除引起肾小球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1.肾小球疾患。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肾小球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糖尿病肾病、类淀粉样变、感染性心内膜炎、肝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异常蛋白血症、遗传性肾炎等。 
 
2.典型的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基础性疾病有慢性肾盂肾炎、反流性肾脏病、肾乳头坏死、止痛药肾脏病、重金属中毒、尿酸性肾脏病、高钙血症肾脏病、低钾血症肾脏病等。 
 
3.肾小管功能障碍。其特征为: 
 
△轻度蛋白尿、白细胞尿,偶有白细胞管型。 
 
△肾小管的功能障碍比肾小球严重,表现为肾浓缩功能障碍、肾丢失钠、潴留或丢失钾、高血氯性酸中毒。核素肾动态显像,可见双侧肾功能损害不对称、非对称性疤痕形成和肾盏变形,或伴有单侧肾萎缩。 
 
“我真的是肾脏病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常见肾脏病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肾小球疾患。 
 
其特征是: 
 
△有较显著的蛋白尿,常>1.5g/24h。 
 
△有肉眼或镜下可见的血尿。当蛋白尿>3.5g/24h或有肾小球性血尿时,就可以肯定患者得的是肾小球疾病。 
 
第二类:肾小管、间质疾患。 
 
其特征是: 
 
△蛋白尿为轻度,<1.5g/24h。 
 
△尿沉渣检查仅有白细胞。 
 
“我的肾功能损害到了什么程度?” 
 
用下面的公式可以简单估算肾功能:ml/min/1.73m2=[(140-年龄)×体重(kg)×(0.85女性)] / [0.814×Scr(umol/L)]。 
 
以往判断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方法是检测24小时肌酐清除率,但这种检测方法受尿液收集、尿肌酐测定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准确率不高;在肾功能下降后,也不能准确地代表GFR。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公式进行计算出的数值往往存在一定误差,因此不能预测病人肾脏功能恶化的速度。而经过医护患的共同努力,处在CKD任何一期的肾脏功能都有可能稳定而不发展。 
 
“假如是肾脏病,我属于哪一类?” 
 
回答这个问题需明确肾小球疾患可分为以下几个综合征: 
 
1.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其特征为: 
 
△起病急骤。 
 
△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常有浮肿和高血压。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其特征为: 
 
△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可很快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和浮肿,高血压较轻。 
 
△初发病时,酷似急性重度肾炎,常有迅速发生发展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肾功能迅速恶化,几周到几个月内即发展为尿毒症。 
 
3.无症状的蛋白尿、血尿。其特征为: 
 
△没有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 
 
△有轻~中度蛋白尿(常<2.5g/24h) 
 
△有血尿。 
 
注意:患者可表现为单独蛋白尿、单独血尿或蛋白尿和血尿。 
 
4.肾病综合征。其特征为: 
 
△大量蛋白尿,>3.5g/24h。 
 
△低蛋白血症,<30g/L(3g/d1)。 
 
△有明显的水肿和血胆固醇等脂质升高。 
 
5.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其特征为: 
 
△多有较长期的高血压、水肿。 
 
△有蛋白尿、管型尿及小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肾功能有轻度损害,并缓慢地不停顿地进行,双肾对称地缩小,到晚期可发生肾功能衰竭。
 
管理慢性肾病 需要创新思维  
  
我总觉得,如果我们今天不去探索和创新,不去建立新的疾病防治体系,我们最终就会后悔的。 
 
在过去一年多管理慢性肾脏病(CKD)的实践中,我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探索了以大学医院为中心,以病人及其家属作为疾病治疗的初级照护者这一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模式,重视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建立了慢性肾脏疾病管理责任制。 
 
我们提出了对慢性肾脏病病人进行医疗干预和康复干预两手抓的整体治疗新概念,通过不断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和评估,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和全方位的康复。在康复过程中加强包括病人及家属在内的治疗团队的学习,建立病人互助小组,定期出版以鼓励病人为目的的康复材料,为病人的活动及恢复创造条件,共同追求病人最大限度的康复,让病人继续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 
 
我们制定了慢性肾脏病管理中不同人员的职责,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相关医护人员、病人的培训计划和课程,也产生了较为完善的病人整体评估体系和康复体系,发展了新的医疗照护方式如群体门诊、热线服务、网络教育和随访、协议护理、内行病人等。我们还产生了多中心使用的临床数据管理体系及慢性肾脏病质量管理体系,使临床工作、持续质量提高和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在改变病人生活方式方面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 
 
我们将在原有基础上,改善服务流程和内容。为了便于疾病的管理和交流,我们将开展专业门诊。在满足目前病人需求的基础上,先成立高血压肾损害门诊及糖尿病肾损害门诊。在每一个专业门诊,我们将配备责任护士、营养师、主治医生和主任医生团队。 
 
其中周一上午为糖尿病肾损害门诊,我们建议所有伴糖尿病的CKD病人,无论肾脏的损害是不是糖尿病引起的,都到这个门诊去看病。以后我们会根据病人的增加而适当增加门诊的次数。 
 
周二下午和周四下午为慢性肾衰门诊,建议所有CKD3~5期的病人都到这个门诊看病。 
 
周三上午为高血压肾损害门诊,建议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的病人去这个门诊看病。 
 
不过,我们也知道,有的时候很难确定自己是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还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因此一方面我们的医护人员会帮助病人选择专业门诊的种类;另一方面,有下列表现者我们建议在高血压肾损害门诊就诊: 
 
1.高血压先于肾损害出现 
 
2.长期的高血压病史(特别是高血压病史≥10~15年者),夜尿增多明显 
 
3.尿常规检查异常变化不大或有下述表现 
 
(1)低比重尿:晨尿SG<1.020 
 
(2)低渗透压尿 
 
(3)蛋白尿<1~2 g/24h 
 
(4)少量红细胞及管型 
 
4.合并高血压眼底改变 
 
5.ECG(心电图)、UCG(超声心动图)提示常合并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 
 
6.合并脑出血、脑梗塞 
 
对每一位诊断为CKD的病人,我们推荐参加我们为CKD病人精心准备的、免费的核心知识课程。在每一期结束后,我们将考核病人掌握的知识。实践表明,掌握恰当的知识和技巧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合并症的发生及减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肾病患者自我管理
  
CKD的国际定义 
 
肾脏损害≥3个月,有下列表现之一者: 
 
肾脏病理异常和(或)尿成分异常,和(或)影像学异常。 
 
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有或无肾脏损害。 
 
根据肾脏受损程度,CKD分为5期(如下表): 
 
CKD的分期表 
 
分期描述    GFR范围 
 
1期       GFR正常或升高,伴肾脏损害>90 
 
2期       轻度GFR下降,伴肾脏损害60~89 
 
3期       中度GFR下降 30~59 
 
4期       重度GFR下降 15~29 
 
5期       肾衰竭       <15或透析 
 
一级预防:早期发现CKD 
 
一级预防是指对引起肾损害的高危人群,甚至是普通人群进行筛查或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或预防CKD的发生。 
 
提高肾脏病的知晓率 
 
由于CKD起病隐匿,大多数肾脏病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也可能不是肾脏病所特有的症状,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贻误治疗时机。 
 
根据北京市的调查表明,人们对肾脏病的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例如知晓率只有8.7%。而CKD具有患病率高、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终末期肾病患者因需要进行肾脏透析,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而早期CKD患者的发病率比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高100倍,如果进行早期有效干预、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就能延缓CKD进展,甚至降低肾衰竭的发病率。因此,社区医生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有效提高人们对CKD的知晓率。同时让患者了解CKD是一种终身疾病,其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使病人保持正常的生活;治疗不是CKD的防治核心,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才是关键。因此医护人员的作用不仅是给病人开药,更重要的是教给病人恰当的知识和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些技巧,让病人主动参与到治疗和自我管理的各项决策中来。 
 
早期发现肾脏病的具体方法 
 
1.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高危人群包括: 
 
☆老年人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反复使用各种药物的病人 
 
☆家中有CKD病人等 
 
2.个人出现以下症状要主动就医: 
 
☆精力不充沛 
 
☆睡眠障碍 
 
☆脚部和踝部水肿 
 
☆眼睑浮肿(尤其是在清晨) 
 
☆排尿次数增多(尤其是在晚上) 
 
☆尿中有泡沫 
 
☆尿颜色加深(尤其是在感冒后) 
 
☆高血压 
 
3.出现以下症状,要高度警惕肾功能下降: 
 
☆食欲降低和恶心 
 
☆口臭 
 
☆面色苍白 
 
☆皮肤干燥、瘙痒 
 
☆夜间抽筋 
 
☆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睡眠障碍等 
 
出现以上表现的人,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波检查。单位每年定期组织职工体检,也有利于早期发现CKD。但体检后需要注意根据检查结果和医生的建议及时进行复查。
 
二级预防:及时治疗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明确诊断为CKD的病人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以延缓肾脏功能的恶化,防止发生尿毒症。 
 
最常用的药物: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和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是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用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通过降低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来发挥消除尿蛋白的作用。治疗原则为开始剂量要足,减量要缓,维持时间要长。 
 
对不能使用激素或者使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无效的病人,可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胞霉素、骁悉、来弗米特、中药雷公藤多甙等。由于免疫抑制剂通常副作用比较大,因此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监测下使用。 
 
降压药:需坚持使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两类药能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仅能够降压,还有独特的肾保护作用,能减少血压正常或异常的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损害的进展。但存在脱水或中、重度肾功能不全,以及双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则不宜选用这两类药物。其他降压药,如钙通道阻滞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及α受体阻滞剂等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营养制剂:抑制尿素生成 
 
如复方a-酮酸片,商品名叫开同,含有4种酮氨基酸钙、1种羟氨基酸钙和5种必需氨基酸。服用这种营养制剂可以使人体再利用氮,因而能抑制尿素生成,改善蛋白质的代谢。此外,还可以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来纠正贫血。 
 
磷结合剂:改善钙磷代谢 
 
碳酸钙可用于有钙磷代谢紊乱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纠正低钙高磷血症。其他磷结合剂还包括醋酸钙、氢氧化铝凝胶、碳酸镧等。 
 
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成分,能促进小肠和肾小管吸收钙,从而纠正低钙血症,并能抑制慢性肾功能不全导致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碳酸氢钠:调整酸碱平衡 
 
主要用于纠正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 
 
利尿剂:消肿降压 
 
主要用于利尿消肿和高血压的治疗。 
 
清毒药物:促进毒素排出 
 
包括药用活性炭及一些促进大便排泄的药物。
 
三级预防:防止并发症
 
三级预防是指对肾功能下降的患者采取治疗措施,防止某些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竭、高钾血症、尿毒症脑病、严重感染、出血等)的发生。而这些并发症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寻找并祛除病因 
 
很多患者在肾功能确实下降后很紧张,但此时切忌有病乱投医。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能找到肾功能下降的原因,而且往往在祛除这些原因后能有效地保护肾功能。常见的肾功能下降的原因为: 
 
☆脱水 
 
☆低血压 
 
☆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 
 
☆泌尿系梗阻 
 
☆感染 
 
☆严重的高血压 
 
☆水电解质紊乱 
 
☆高蛋白饮食 
 
☆严重甲旁亢 
 
☆体内高分解状态 
 
☆心力衰竭 
 
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透析方式 
 
首先,要帮助患者明确透析的目标是要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有质量! 
 
其次,帮助患者了解每种透析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需要,可以变更透析方式,而且透析治疗在不断进步。 
 
再次,应帮助患者了解透析的过程。1.血透是通过血管瘘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血液透析设备,将患者血液中的毒素通过超滤、渗透等作用交换到透析液中。经过一番“清洗”后,再将干净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通常血透需要每周进行3次左右。2.腹透则是利用人体腹膜所具有的滤过功能来代替血液透析器的作用,无需将血液引出体外。以目前应用最普遍的腹膜透析方式——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为例,在通过小手术将透析管放入患者腹腔后,即可像输液那样,利用重力的作用将透析液送入腹腔,并通过定时换液而达到持续透析的目的。大量证据表明,在现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腹透和血透治疗对病人预后、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得了肠道病 别忽视检查肾功能
  
医生有时让患肠道疾病的人检查肾功能,有的病人对此感到疑惑:自己得的是肠道病,为啥要检查肾功能呢?甚至怀疑医院是为了多收费。其实,有些肠道疾病不仅能使肠道发炎,同时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O157:H7亚型大肠杆菌感染是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病因。这种肠道疾病不仅经常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和腹部绞痛,还因为细菌毒素可破坏血红细胞,从而使2%~7%的感染者出现溶血和肾功能衰竭,临床上称之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大多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都是由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此病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和老人,是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死亡率为3%~5%。少数患者肾功能不能恢复,需要终身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即使经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仍有1/3的患者数年后可出现肾功能障碍。 
 
2. 脱水。某些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可引起严重腹泻,使病人脱水和发生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如不及时补充液体,会发展成肾实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在没有充分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时,过早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往应用过利福平治疗的病人若使用某些含有利福平的治疗肠道感染的药物(如肠炎灵等),还可能因利福平过敏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3. 免疫性肠道疾病。肠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可合并紫癜性肾炎。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可合并肾小球肾炎。如不及时发现肾脏病变,这些病人常在数年后发生肾功能衰竭。 
 
4.以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肾功能不全。部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往往没有浮肿、腰痛等肾脏疾病的症状,而是以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腹泻为首发症状。此时如未及时检查、诊断肾脏疾病,患者就会错过治疗时机而发展为尿毒症。 
 
为此,对于肠道疾病患者应—— 
 
保护肾脏  层层把关 
 
1.对于以腹泻、便血等为临床表现的肠道疾病患者,应常规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普通的尿常规和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检测,不仅检测方法简单,而且在所有基层医院都能开展,医疗费用低,能早期发现肾脏病变。需要注意的是:     
 
①晚期肾脏疾病和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的尿蛋白检查结果可以为阴性,尿沉渣为正常,但晨尿的尿比重低于1.015,尿pH大于6.5,肾功能异常。 
 
②血清肌酐、尿素氮不是反映肾功能的敏感指标。血清肌酐常常在肾功能已丧失50%以上时才开始升高,老年人即使肾功能已经丧失70%,血清肌酐仍可在正常范围。 
 
③单纯的血清尿素氮升高、血清肌酐正常或升高不明显时,常常提示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这样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液体。 
 
④对于临床上怀疑肾损伤的患者,应监测其尿量和血清肌酐的动态变化,以利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如果尿量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小于0.5毫升并持续6小时,应警惕急性肾损伤;如持续12小时可诊断为急性肾损伤;如果血清肌酐上升大于0.3mg/dl(26.4umol/l),也可以诊断为急性肾损伤。 
 
2.对于因严重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患者,应积极补充液体,扩充血容量。在此基础上,方可考虑应用抗生素,如口服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氟哌酸、环丙沙星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因为有些抗生素对于健康人来说是不从肠道吸收的,因而口服这类药物不会引起肾损伤。但对于腹泻病人而言,由于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这类药物就可以通过肠道吸收,因而存在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可能。 
 
3.对于早期诊断为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这样不仅能保护患者的肾功能,而且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和维持内环境平衡,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合并肾脏疾病的肠道疾病患者即使经治疗后达到了临床痊愈的水平,也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肾脏损害,早期治疗,以防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无相关信息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如何对孩子说不?用“可以”取代“不行”,让孩子二选一
如何对孩子说不?用“可
老年人每日必须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老年人每日必须供给充
英国男子睡梦中强奸女大学生,法官:不是出于本意不需要领刑
英国男子睡梦中强奸女
务工男子冒充民警借口查非法同居,竟拽走女青年在空地上强奸
务工男子冒充民警借口